云南诺申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E-mail:nuoshen@eoasys.cn
Phone:13888054611

经验分享|以信息化手段推进治校能力建设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颁布之际,山东省青岛市委党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正式投入运行,交出了以信息化手段推进治校能力建设的最新成绩单。
  2015年,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同志在全国党校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以信息化助推党校行政后勤管理,打造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并首次提出建设手机一卡通系统目标要求。青岛市委党校深入贯彻落实这一要求,与腾讯公司合作,打造“智慧教务+智慧科研+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后勤”的“智慧校园”工程,以“互联网+”治校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党校智慧治理新生态。
  “智慧校园”系统,为党校办学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青岛市委党校“智慧校园”包含校园WiFi全覆盖、教学录播评估反馈系统、智能硬件系统和智慧管理软件系统。其中,教学录播评估系统是针对教学工作定制开发的一套教学辅助系统,可全自动、全过程、全场景录制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录播、观摩、评估、反馈功能。智慧管理软件系统以“一体三平台”为基本架构,分别是:教职工移动平台(手机端)、学员移动平台(手机端)、智慧管理平台(PC电脑端)。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慧校园”提供强大支撑。
  移动互联技术为“智慧校园”系统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支撑。依托政务微信APP建立教职工移动平台,依托微信小程序建立学员移动平台,通过WiFi自动连接绑定个人手机建立教职工无感知考勤系统,学员使用平板电脑在线考试,都体现出移动技术的优势。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校园”系统中得到积极应用。采用腾讯“优图实验室”的AI天眼技术建立学员人脸识别考勤系统,学员课前在教室门口的电子班牌上自动刷脸。上课过程中运用带有人脸识别抓取的双镜头人脸抓拍一体机,将多个教室的海量抓取人脸数据传送到AI天眼系统,可以对课堂行为进行识别分析。电子班牌、天眼摄像头、智能门锁、就餐扫码设备等全部智能硬件和相关设备均实现物联网技术管理,并入智慧党校管理平台。分布式存储为“智慧校园”系统的安全保驾护航,引入政务微信产品并实现本地化部署。底层数据基于腾讯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TDSQL进行部署,以分布式、高可用、高性能等特点分担存储负荷,提高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存取效率。
  “智慧校园”赋能治校体系建设,拓展提升治校能力
  青岛市委党校“智慧校园”将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与党校教学培训、科研管理、学员管理、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全面联通与深度融合,赋予其新的动能,推动了治校方式创新和治校能力提升。
  一是建立起信息化校务管理平台体系,实现业务整合、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教职工移动平台、学员移动平台、智慧管理平台,全部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和数据管理信息的通畅有序,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功能需要。如对学员进行课堂随测这一应用就贯穿三个平台,教师、学员都可在手机上查看。教学录播评估反馈系统也与智慧管理平台联通,有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授课水平。
  二是实现了全员量化考核,搭建起“即时公开+精准反馈+奖优罚劣”的绩效评估新机制。对学员和参公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一直是治校当中的难点问题。我们制定《主体班次学员量化考核实施办法》,借助“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学员德的表现、党性锻炼、理论学习、纪律表现等均直接在线汇总并按照得分自动生成排序,直接形成向上级组织部和派出单位反馈的数据。制定《参公人员全员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对参公人员的公共素质、出勤、工作实绩、文稿能力、评议、奖惩等方面量化赋分。参公人员定期登录智慧管理平台填报周记实、月小结,每半年考核一次。量化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奖励表彰、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三是推动建立方便快捷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大大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教职工移动平台功能涵盖请假、公文流转、招标采购、财务报销、督查事项、会议申请、访客管理等,并专门为教师设计了课表查询、随堂测试、教学评估、工作量申报、教学文件报送等业务功能,以往通过纸质文件流转或局限于固定电脑才能处理的公文、校务审批事项都可以通过移动平台得到即时处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能,节约了管理成本。依托微信小程序建立的学员移动平台,将校园内所有学习生活功能都整合在微信小程序上,率先达成“手机一卡通”目标。学员入学前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身份认证后,就能够通过手机在线完成所有学习培训需要,还能够用于宿舍开门、用餐等生活需要,使得大量管理和服务工作变得快捷、高效。
  四是打造“制度+技术”并行的管理模式,使全面从严治校更加精准。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留痕”“不可篡改”等特性,学员管理、教职工日常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学员“刷脸”考勤、教职工“无感”考勤以及请假情况均在智慧管理平台实时“留痕”、即时公开,这种“制度+技术”并行的管理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了“机器信任”,于无形之中提升了学员、教职工遵规守纪自觉性。此外,通过业务工作大量“上线”,以信息技术要求倒逼流程再造、制度更新,打破“路径依赖”,推动管理、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特别是招投标工作从线下到线上,实现需求、招标、预算、公示等各个环节互联互通,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有效地防范了廉政风险。
“智慧校园”引发的思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科学完备的顶层新设计。其中,数据、技术等多次被提及,释放出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强烈信号。“智慧校园”建设取得的成效,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带来许多启发和思考。
  以“平台化”推动健全强有力的执行系统。积极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快构建业务集成、数据互通、协同高效一体化政务管理和服务平台,推动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力、执行力和公信力。
  以“数据化”推动提升治理精准、有序。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提升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监督的精准化水平,加强数据有序共享,用大数据为治理赋能。
  以“扁平化”推动形成管理高效率的组织体系。运用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打破信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和不对称,以信息即时、“集群式”发布传递代替传统的逐级传递,增强组织对环境变化的感应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以“共治化”推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机制。统筹推进信息数据的集成运用,加强公开、量化、全面、精准、即时的数据获取、评估及反馈机制建设,激发多元社会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王中 姜伟丽 迟晓君

联系我们:13888054611